大愛新聞_嘉有益老3|溫馨在地洗腎

大愛新聞_嘉有益老3|溫馨在地洗腎

 

嘉有益老系列報導,持續帶您看嘉義慈濟診所,今天把重點放在洗腎室。這裡以舒適空間為主,將床距拉得比較寬,還有三面採光,整體變得明亮,就少了醫院冷冰冰的氛圍。另外也因為地理位置,讓原本需要到外地洗腎的長輩,省下不少時間和交通費,希望這些考量,能讓患者安心接受治療。

88歲的李爺爺,在居服員陪同下搭乘長照交通車,來到嘉義慈濟診所。李爺爺是洗腎病友,過去兩年多,他洗腎的醫院,遠在30分鐘車程外的朴子市,都是等兒子晚上下班才能載他去。

洗腎患者 李先生:「在那邊洗腎要洗到(晚上)11點,11點就太晚了,轉來這裡比較好。」

嘉義慈濟診所,協助李爺爺申請長照服務,現在搭交通車來洗腎,時間縮短一半,就近又方便,減輕李爺爺跟家人的體力負擔。

另一位77歲的陶奶奶住嘉義中埔,過去10年她都在大林慈濟醫院洗腎,路途遙遠,坐車來回將近1小時,每個月計程車資7千多元。

洗腎患者 陶女士:「去大林一趟600元,來這裡一趟350元,這邊比較方便啦 這裡比較近,也比較新。」

陶奶奶來到嘉義慈濟診所後,路程變一半,每個月可省下3千元交通費。嘉義慈濟診所洗腎室,針對市區民眾,還有定點交通車接送腎友。

除了交通便利,嘉義慈濟診所洗腎室,從無到有,建置的都是醫學中心等級的設備,還有超越評鑑標準的貼心設計。

嘉義慈濟診所洗腎室護理長 詹若涵:「評鑑標準(床距)是80公分,那我們是超過了(20公分),我們的距離是比它更寬敞,讓病人感覺到比較舒適,比較不會這麼擁擠。」

三面採光場地開闊,明顯看出重視病人與家屬的感受,是嘉義慈濟診所洗腎室一大特色。

嘉義慈濟診所負責人 蔡任弼:「血液透析是每周會有3次,每一次會有4個小時,比較明亮的空間,我想在心理上他們也會比較舒服。」

來自大林慈濟醫院、教授級的腎臟科主任巡診,搭配10年以上經驗的護理人員,讓腎友們接受治療時能感到安心,效果也會更好。

嘉義報導:張桂端 李岳為

http://www.daai.tv/news/562486

怎樣算異常掉髮? 出現3現象是警訊, 一天掉髮100根很正常!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80期

文 陳大樂

在談異常掉髮之前,先來認識什麼叫做正常掉髮,人體的每根毛髮,不論是頭髮、眉毛、眼睫毛、手毛、腳毛等,有自己的生長週期,在同一個時間點,每根頭髮的生長週期都不一樣。

嘉義大林慈濟皮膚科主治醫師林騰立表示,處在生長期的毛髮會漸漸成長,漸漸進到退化,最後是休止期,也就是掉髮階段。

頭髮有一定的生長週期

亞洲人平均擁有10~15萬根左右的毛囊,正常的毛囊一生中會歷經10多次的生長和脫落的循環。在生長期的頭髮約有2~7年的壽命,之後經過2~3星期的過渡期,接著就會進入休止期,處在休止期的頭髮約2~3個月會掉落。其中,健康的毛囊進入休止期後,只要休息3個月讓舊的頭髮掉落,毛囊自然會恢復生命力,再度進入生長期,而一長就會2~7年後才會再次休息。

林騰立醫師接著說,所以可以大概算出正常的人每天約會掉100根頭髮,只要掉髮範圍差不多在這個數目,都屬於正常範圍內,不必太過擔心。另外,頭髮的生長速率約為每個月1公分,隨著年紀遞減。

如何分辨毛髮處在生長期還是休止期?

很容易就被扯掉的頭髮,通常就是處在休止期。林騰立說,從外觀來看,我們可以發現,處在休止期的毛髮,在髮根處會被白色的角質結構包覆,肉眼看起來會有白色一點,可以摸到一顆小小的圓體;相反的,如果需要用外力才能拔掉頭髮,通常都是處在生長期的頭髮,肉眼可見毛髮根部軟軟彎曲的,是黑色的組織。

 異常掉髮3警訊

就像生物的生老病死一樣,毛髮也有它們的生命週期。雖然知道一天掉約100根頭髮屬於正常,但實際上要收集一天所掉的頭髮還是有所難度,以下有幾個方法,可以幫助大家自行判斷掉髮量是否異常。

1.髮質變細變軟

在毛囊進入休止期之前,約已經過2~7年的生長期,所以,一根正常掉落的頭髮應該是粗的,也就是與我們一般正常頭髮的粗細差不多。倘若毛囊沒有經過足夠的生長期就進入休止期,那麼掉下來的頭髮,一定會偏細、偏軟、偏短。因此,一旦發現自己掉落的頭髮偏細軟,而且也比較短,那就有可能是異常掉髮的狀況。

2.明顯感到落髮量增加

一般人對於每天洗澡掉落的頭髮都有印象,如發現排水孔的頭髮好像變多,或是梳頭時掉髮明顯增多,都要懷疑可能有異常掉髮的狀況。林騰立分享臨床上經常使用的方法,也就是用手抓約1平方公分的頭髮,從頭皮一路穩定向下拉到髮尾,如果過程中多於6根頭髮被拉扯下來,代表有不正常的落髮狀況。

3.頭皮的可視範圍變大

最簡單的方法是觀察髮際線或髮間的間距,假使髮際線越來越往後,或是用梳子把頭髮一排一排梳開,發現間距變大了,就可能有落髮的狀況。

 

文章出處連結:https://www.ttvc.com.tw/a-29721.html

 

#嘉義慈濟診所

#皮膚科

#林騰立醫師

#每週二上午門診

 

乾燥症會影響肺臟健康嗎?免疫風濕病和癌症的關係

乾燥症會影響肺臟健康嗎?免疫風濕病和癌症的關係

2023.07.03 文 / 張曉卉  出處 / 癌症問康健  圖片來源 / Heho健康

 

有自體免疫疾病的人,得癌症的風險會不會比較高?又或者,癌症會提高罹患免疫風濕病的機率?什麼是腫瘤伴生症候群?

2023 年康健癌症論壇肺癌場,有一位參加者問:「乾燥症與肺(病)的因果發展?」因時間限制,未能及時解答。針對這問題,我們諮詢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王思讚解惑。

乾燥症的醫學名稱是修格蘭症候群(Sjogren's syndrome),屬於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人體免疫系統原本的任務對抗外來病毒細菌等感染的重要防線,如果出了差錯,免疫細胞過度活躍,反過來攻擊自己的身體,就可能引起各種免疫風濕疾病,包括乾燥症。

乾燥症容易引起間質性肺炎

王思讚醫師說明,乾燥症會破壞身體淚腺與唾液腺功能,致使病人有眼睛乾澀、淚液少,口乾舌燥等症狀,影響生活品質。但不只外分泌腺,乾燥症也也可能侵犯其他器官,例如影響肌肉骨骼系統引發關節疼痛或關節炎;影響生殖泌尿系統,造成陰道乾燥、間質性膀胱炎。

乾燥症如果攻擊呼吸道,容易引發間質性肺炎(這是肺泡間的結締組織發炎,和細菌或病毒感染的肺炎不同),久而久之造成肺纖維化,肺泡失去了應有的彈性,肺泡壁逐漸增厚、僵硬,無法有效交換氣體,得到足夠氧氣,肺功能永久受傷,演變成「菜瓜布肺」。因此,醫師在治療乾燥症時會監測和檢查病人的肺功能。

那麼,乾燥症的病人罹患肺癌的風險高嗎?

「乾燥症和肺癌的關聯性沒有特別強,倒是有研究指出和乾燥症最有相關的癌症,是淋巴癌,乾燥症患者一輩子發生淋巴癌的風險約5~10%,比正常人高出5~44倍。」王思讚說。

至於乾燥症和肺癌是否有相關,就沒有那麼確定。

王思讚舉例,阿根廷的研究指出,乾燥症和淋巴癌、乳癌、舌癌相關;韓國的研究覺得和淋巴癌、肺癌、甲狀腺癌相關;兩國的研究都有提到有關聯的是淋巴癌,但對於其他癌症風險是否增加?就會因為不同國家的研究而有差異,因此,乾燥症和肺癌關聯性沒有像淋巴癌的關聯性那麼高。

有風濕病的患者,得癌症的風險比較高?

自體免疫疾病或俗稱風濕病的患者,罹患癌症的風險的確比一般人高。

王思讚醫師表示,自體免疫疾病很多,包括紅斑性狼瘡、乾癬、皮肌炎、僵直性脊椎炎、硬化症(硬皮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等,共通點是他們都有自體免疫病失調而產生的慢性發炎體質,長期下來容易增加罹癌風險。

其次,人體的免疫系統原本就有偵查並殺死惡性腫瘤細胞的能力,但狡猾的癌細胞會分泌多種調控因子,抑制免疫細胞的活化;又或者偽裝模仿正常細胞的樣子,逃過免疫細胞檢查而增生壯大。

另一個解釋是風濕病患者需要長期使用免疫調節劑(免疫抑制藥物),研究觀察到有些免疫抑制藥物本身就會增加癌症的風險,可能是藥物本身毒性所致。

除了乾燥症得淋巴癌的風險比較高,其他風濕病例如皮肌炎(Dermatomyositis)得到癌症的風險,包括肺癌、卵巢癌、大腸癌、食道癌、口腔癌、咽喉癌等等的風險都比同年齡同性別的人高很多。紅斑性狼瘡症比同年齡,同性別的族群罹患肺癌、淋巴癌的風險也比較高。

腫瘤伴生症候群—因為風濕病症狀求醫而查出癌症

另一個常有的疑問是「癌症會提高罹患免疫風濕病的機率嗎?」

「有可能。」王思讚醫師說明:

有時候,癌細胞會突變生出自體抗原,隨著時間在體內堆積變多,致使病人免疫系統產生自體抗體的機率大增,這些新抗體會開始攻擊病人正常的組織,引發一連串自體免疫反應,稱為「腫瘤伴生症候群(paraneoplastic syndrome)」。

比方,臨床上常見小細胞肺癌誘發自體免疫抗體的產生,致使人併發肌肉無力、腦炎、神經病變等不適。

另外,腫瘤也可以透過分泌賀爾蒙致病,造成高血鈣、抗利尿激素不當分泌等其他症狀。

在免疫風濕科也會遇到病人以為自己是關節炎或風濕病來求診,醫師再進一步為患者做癌症相關的特殊檢查,結果發現病人是因為癌症併發腫瘤伴生症候群。

王思讚就曾收治一位因為皮膚紅疹、感覺肌肉無力的中年男性,一開始的診斷像是皮肌炎,再做更細部的影像和血液檢查,竟然發現是可以手術切除的早期食道癌,開完刀和接受其他癌症療程之後,病情穩定追蹤中。

不過,許多自體免疫病和癌症發生的時間很接近,究竟誰是因?誰是果?有時很難區分,只能依靠病人,風濕科和腫瘤科醫師提高警覺,揪出真正病因。

王思讚提醒民眾,發現皮膚紅斑瘀青,肌肉無力,關節疼痛腫脹等狀況,可找免疫風濕科醫師診治。如果確診癌症,或者自體免疫問題合併癌症,臨床上會以治療癌症為優先。免疫風濕科醫師會和腫瘤科溝通討論,依照病人的臨床症狀,以及癌症治療計畫,選擇藥物並調整劑量,找出最適合病人的處方。

 

責任編輯:梁惠明

報導出處:https://cancer.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38

「嘉」言「義」行~醫護之愛在「芳春」

撰文/許愷玹

「快,走!妳載我去!」午休時間一到,嘉義慈濟診所護理師商佳琪急忙往診所門口衝,對著正要把摩托車停好的學妹李姿瑩吆喝著。

「學姊,什麼事啊?」李姿瑩一頭霧水地呆站在原地。

「別問,快走!妳載我,我路上跟妳說。」商佳琪手上拎了一個便當與幾顆橘子,直接跨上摩托車。

1221-6_bd29f.jpg

古道熱腸的商佳琪(左),見不得弱勢受苦;她打算盡一分心力,並希望號召同仁一人一分力來幫助芳春公寓。(圖片來源:商佳琪提供)

李姿瑩回憶當天的情況:「我一到診所門口,就看見佳琪學姊衝出來,一直叫我載她出去,我有點嚇壞了,但是沒時間問,載了學姊就往她指引的方向走。」

原來商佳琪的家人有天告訴她,嘉義市有一間「芳春公寓」,裡頭住的都是弱勢族群與無依老人,希望診所若辦活動或開會有多出來的便當及食物,可以送到芳春公寓給他們食用。

商佳琪是個古道熱腸的人,尤其見不得弱勢受苦;她心裡一陣酸楚,打算盡一分心力,並希望號召同仁一人一分力來幫助芳春公寓。但她知道,做事情不能僅憑著一時的衝動與不捨;既然要號召同仁,她就必須負起現場勘查與訪視的責任,以確保同仁們的愛心不會被騙或浪費。

雖然日正當中,且這條僅一輛摩托車可通過的窄巷令人感到幽暗,但芳春公寓就位於窄巷的盡頭,商佳琪與李姿瑩在接近公寓時,不得不先將摩托車調轉,以防萬一遇到危險或不明情況,才有辦法跨上摩托車立刻離去。

儘管心裡害怕又緊張,商佳琪與李姿瑩還是勇敢地往公寓走去。她們在門口遇到一位芳春公寓的房客,並請對方將便當轉送給最困苦的房客,還稍微問了一下情況與觀察環境後,才又趕回診所上班。

1221-5-side_2facc.jpg

左圖:商佳琪與李姿瑩用空藥罐做了一個「愛心竹筒」放在診所,讓同仁們自由捐獻。(攝影:許愷玹)
右圖:商佳琪在群組向同仁們說明並號召募款,一起給芳春公寓的弱勢人們一頓餐。(圖片來源:商佳琪提供)

李姿瑩回憶當天的情況:「我一到診所門口,就看見佳琪學姊衝出來,一直叫我載她出去,我有點嚇壞了,但是沒時間問,載了學姊就往她指引的方向走。」

原來商佳琪的家人有天告訴她,嘉義市有一間「芳春公寓」,裡頭住的都是弱勢族群與無依老人,希望診所若辦活動或開會有多出來的便當及食物,可以送到芳春公寓給他們食用。

商佳琪是個古道熱腸的人,尤其見不得弱勢受苦;她心裡一陣酸楚,打算盡一分心力,並希望號召同仁一人一分力來幫助芳春公寓。但她知道,做事情不能僅憑著一時的衝動與不捨;既然要號召同仁,她就必須負起現場勘查與訪視的責任,以確保同仁們的愛心不會被騙或浪費。

雖然日正當中,且這條僅一輛摩托車可通過的窄巷令人感到幽暗,但芳春公寓就位於窄巷的盡頭,商佳琪與李姿瑩在接近公寓時,不得不先將摩托車調轉,以防萬一遇到危險或不明情況,才有辦法跨上摩托車立刻離去。

儘管心裡害怕又緊張,商佳琪與李姿瑩還是勇敢地往公寓走去。她們在門口遇到一位芳春公寓的房客,並請對方將便當轉送給最困苦的房客,還稍微問了一下情況與觀察環境後,才又趕回診所上班。

1221-2_7ad48.jpg

李姿瑩(左)、林佳儷護理長(中)與護理同仁蔡慧珍師姊,討論還能替芳春公寓多做些什麼。(攝影:許愷玹)

林佳儷護理長則提醒她們注意安全;做善事是好,但安全第一。同時交代同仁:「我們是醫療院所,如果芳春公寓是這樣弱勢的情形,下次去可多了解和觀察,有什麼是我們診所幫得上忙的?需要協助就診或領藥,我們都可以幫忙。畢竟,守護嘉義市民眾的健康,是我們診所的使命。」

商佳琪與李姿瑩決定把每個月送餐的日子,訂在診所的懿德日。懿德日,是慈濟志業體的特色,也是慈濟人文的一部分。診所每月都有懿德媽媽們為醫護們準備餐點,商佳琪說:「懿德媽媽用愛照顧診所的大家,我們希望自己也能成為芳春公寓房客們的懿德媽媽,讓我們盡點微薄之力來照顧他們。」

21天健康飲食挑戰成功YES!

嘉義慈濟診所主任蔡任弼非常感恩學員在測試期間的配合!蔡任弼指出,蔬食餐對血糖的控制是很有效益的,而且數據顯示腎功能的改善是很好的,也是持續做下去的動力,大家體重平均都減少了,總共全體下降了32公斤。

蔡任弼主任表示:「21天只是習慣的養成,所以要持續到半年後就會看到成果。」整體來說21天活動後,身體能夠有些許的改善,若是能夠持續半年,就會有顯著的改善,學員們要持續堅持下去!

蔡任弼主任為鼓勵學員配合,特別規劃有六個獎項:「最佳血糖改善/甜蜜蜜獎(血糖)、最佳尿酸改善/酸溜溜獎(尿酸)、最佳血脂改善/油膩膩奬(血脂)、膽固醇/三酸酐油脂/低密度脂蛋白、最佳血壓改善/鹹豆豆獎(血壓)、最佳體重改善/重扣扣奬(體重)」、還有「最佳營養師獎」理所當然由侯信吉營養師獲得。

獲得兩個獎項的學員葉適養分享,很感恩醫師和營養師,還有志工團隊與藥師,這21天的挑戰,改善他的身體,感覺有很大的改善,11月他還參加腳踏車環島的挑戰,下一期他還要再報名參加。

同樣獲得兩獎項的蔡瑞玲表示,她從1979年起就開始吃素,但是看身材就知道,圓滾滾的很可愛,「前測」時,不知道自己身體的狀況不好,沒想到「後測」的數據變成那麼漂亮,數值能下降最大的就是多喝水,吃堅果、蔬果要多吃,現在口味變淡了,味蕾也跟著改變!

「我的餐盤聰明吃營養跟著來」嘉義市衛生局侯信吉營養師,本身也減重4.3公斤,自己也是學員,他分享記得當初募集吃素食時,衛生局沒有人要參加,而他每天會帶回餐盒用餐,活動進行到一半時,很多同事看到都想要搭餐,他說為了不造成業者的困擾,如果想要搭餐就參加下一期。

 09264-1_2a088.jpg

嘉義慈濟診所 試營運展新頁

103280586_1403912899808890_3030058578772863432_n_2f0b4.jpg

位於嘉義市仁愛路的慈濟嘉義診所,軟硬體備妥就定位,六月九日上午,大林慈濟醫院、斗六慈濟醫院及嘉義慈濟診所同仁近六十人,在大林慈院賴寧生院長及嘉義慈濟診所負責醫師蔡任弼主任的帶領下,與約八十位嘉義慈濟志工一起來到此新據點,進行出坡與巡禮,為未來的診所試營運做好準備。眾人合作無間,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將嘉義慈濟診所上下打掃得一塵不染,塵盡光生邁向新里程!

「步步踏實,融入慈濟醫療與人文的精神,成為基層診所的典範。」六月十五日,嘉義慈濟診所試營運的第一天,第一批來自嘉義西區的醫療志工、醫療團隊雲來集,賴寧生院長在簡易的茶會中描繪心中的願景。

二十年前,大林慈院開始守護雲嘉南地區鄉親,開啟慈濟醫療志業在臺灣西部的新頁。彷彿轉瞬間,繼去年斗六診所升格為醫院的腳步,嘉義診所也在從規畫、施工到申請營業執照數不盡的挫折與為難中,一一過關,再次譜寫慈濟醫療新頁。「我們,做就對了!」賴院長與夥伴們共勉。

        
院址:嘉義市西區書院里1鄰仁愛路383號1樓
電話:(05)216-7000
Copyright © 2021 嘉義慈濟診所

 

回首頁 | 交通資訊 | 意見信箱 | 人才招募 | 網路地圖

嘉義慈濟診所《守護生命 守護健康 守護愛》

院址:嘉義市西區書院里1鄰仁愛路383號1樓
電話:(05)216-7000

Copyright © 2021 嘉義慈濟診所 All rights | 管理 |

 隱私權保護政策
 資通安全政策
 
   
 瀏覽數: アクセスカウンター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

Copyright © 2021 嘉義慈濟診所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