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日誌



上午十點不到,醫院營養治療科已是一片忙碌景象,得知需支援災區便當製作後,許多志工、醫護與行政同仁紛紛撥空前來協助
丹娜絲颱風自嘉義布袋登陸,挾帶強風豪雨肆虐南台灣,嘉義多處地區災情頻傳。颱風過後社區與道路滿目瘡痍,義竹鄉一帶更因停水停電,災民生活陷入困境,不少人只能依靠乾糧與泡麵果腹。
許多災民已連續多日僅能依靠乾糧果腹,當他們接過熱騰騰的便當時,紛紛流露出感動神情,讓人深刻感受到災後一份溫暖餐點所帶來的力量
接獲慈濟志工回報災區急需熱食後,大林慈濟醫院立即動員,集結院內志工與醫護同仁合力備餐,趕製出1,500份熱騰騰的便當緊急送往災區,讓不少災民感動不已。
急診部主任李宜恭在也接獲訊息後,第一時間趕赴餐廳現場幫忙打包便當
風災過後災區物資短缺,大林慈濟醫院動員院內人力協助準備熱食。上午十點不到,醫院營養治療科已是一片忙碌景象,得知需支援災區便當製作後,許多志工、醫護與行政同仁紛紛撥空前來協助。現場人員分工明確、配合默契,一條龍式的作業流程,從裝飯、配菜到封裝,各個環節有條不紊。
嘉義慈濟診所蔡任弼主任得知災區急需支援,也迅速完成上午門診,隨即投入打包與送餐行列
急診部主任李宜恭在也接獲訊息後,第一時間趕赴餐廳現場幫忙打包便當。嘉義慈濟診所蔡任弼主任得知災區急需支援,也迅速完成上午門診,隨即投入打包與送餐行列。短短不到兩個小時內,上午便順利完成720份熱騰騰的便當,大家展現高效率的團隊合作與默契。
蔡任弼醫師隨同志工深入災區,親自參與熱食發放。他說,許多災民已連續多日依靠乾糧果腹,當他們接過熱騰騰便當時,紛紛流露出感動神情
蔡任弼醫師隨同志工深入災區,親自參與熱食發放。他表示,許多災民已連續多日僅能依靠乾糧果腹,當他們接過熱騰騰的便當時,紛紛流露出感動神情,讓人深刻感受到災後一份溫暖餐點所帶來的力量。他也提醒民眾,風災造成的停水停電不僅影響生活,也可能危及健康。除了補充足夠水分外,更要特別注意水源安全,切勿飲用不潔或來路不明的水源。
心臟內科醫師林志達的夫人也親自到場協助打包便當。她說,能將熱騰騰的飯菜,及時送到急需幫助的鄉親手中,讓她感到非常欣慰
針對災後物資短缺情況,蔡任弼醫師建議,如只能仰賴乾糧果腹,務必留意營養攝取均衡。若長時間僅攝取澱粉與水分,恐導致電解質失衡,進一步影響身體機能。他強調,若家中備有麵條、植物油或含蛋白質的食物,應適當搭配食用,透過油脂與蛋白質的補充,有助維持體力與基本營養需求。
短短不到兩個小時內,上午便順利完成720份熱騰騰的便當,大家展現高效率的團隊合作與默契
心臟內科醫師林志達的夫人也親自到場協助打包便當。她表示,能夠將一份份熱騰騰的飯菜,及時送到急需幫助的鄉親手中,讓她感到非常欣慰。「能在這樣的時刻,盡一點微薄之力,把愛心化作一份份便當送到災民手中,不只是行動上的協助,更是對他們心理上一份安定與支持。」她說,也期盼透過這樣的小小力量,為在災難中焦急無助的心靈,帶來一絲溫暖與希望。
許多醫師娘一起投入打包便當行列
撰文、攝影/大林慈濟醫院


6月1日,端午連假的第三天,來自嘉義縣太保地區的慈濟志工,動員投入六腳鄉工廠村一戶慈濟關懷戶進行居家環境打掃。
因案家居住的位置在橋下左右並無鄰居媲鄰,案家四周圍長滿蘆葦草,因案主年邁又身障,住家雜物堆積各處,所以請志工協助清掃整理。
志工們看到映入眼簾的樹旁堆積如山的木材及雜物,進入房屋內更是擠滿水洩不通的廢棄物品,滿滿的三間房間都堆到門口,連要進門都有困難,志工們還是排除萬難著手清掃,大型已損壞的家具由男眾志工搬運,女眾志工將堆積已久的陳舊物品慢慢清出。
房間內竟然有很多的木板床但都因年久損壞,有力氣大的志工謝生鑫一肩扛在身上,立馬將木床搬運出來;當師兄他們看到大型的壞冰箱時,幾位男眾師兄合力要將大冰箱搬出遇到門時,忽然天上的天花板掉下來,還要一手撐著天花板,但是到門前卻卡住了,有建議是否要將冰箱的門拆了再搬,大家群策群力用很快的速度將冰箱的門拆了,經過幾番周折,終於把冰箱搬了出來!
看到二、三十位的志工們同心協力的搬運木材,還有很許許多多的雜物,村長也主動地戴起手套加入清掃搬運的行列;因為雜物非常的多,除了搬運的志工之外,還有志工現場做初步的分類,不到一個小時已經載滿一台貨車可回收的物品。
豔陽高照,不到一個小時左右,每個志工身上的藍衣及背上都充滿了汗漬,額頭上還有不斷滑落的汗珠;村長特地買來蒜頭糖廠的名產枝仔冰請大家吃涼。
本身從事居服員工作的楊雅雯,今天剛好禮拜天休假,這是她第二次參加清掃,她說:「遇到師姊說有一個居家關懷戶有困難需要協助,我有這個機會趕快來,希望能盡一份心力,來到這看到案家發現阿公、阿嬤因為身障,完全沒辦法自理,環境堪憂、衛生習慣也不好,家具雜物很多,還有柱子都爛掉了,這是很危險的狀態,有此因緣盡我們的力氣來幫忙他們,恢復比較舒適安全的生活環境,我非常的開心,有這個機會可以過來協助清掃!」
慈濟嘉義診所的血液透析室護理長詹若涵分享:「其實我們現階段人力很吃緊,真的只有禮拜天有休息,這一次由蔡任弼主任發起的關懷戶打掃,我真的是第一次沒有做過,看到很多的師兄師姊,還有年紀很大的環保菩薩,甚至於有些腰骨都不好都來做,讓我很感動!很可能我們住在比較都市,不知道台灣在很多的角落,還有許多需要我們幫忙,由我們慈濟的力量可以去幫助到這些人,覺得自己可以做一點點小小的付出,覺得很開心很歡喜!」
慈濟訪視志工陳淑麗說:「利用端午節連假的禮拜天,結合慈濟志工和慈濟診所的醫護與同仁一同來參與,差不多兩個多小時就將雜物清理乾淨,整個屋子煥然一新,他們也都很開心,總算可以呈現一個舒適寬敞的居住環境,雖然在如此高溫炎熱的天氣,大家汗流浹背,但都滿心歡喜!」
(撰文、攝影/張小娟)
文章出處:https://www.tcnews.com.tw/news/item/26151.html
#嘉義慈濟診所
#守護健康好鄰居
嘉義診所負責人蔡任弼主任結合醫療及人文,幫助更多需要的人。
5月12日,嘉義慈濟診所內瀰漫著祥和的佛樂聲,大家齊聚一堂,慶祝佛誕、母親節,同時也是慈濟成立59週年。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醫護人員、志工和當地居民齊聚一堂,以浴佛儀式,療癒身心,實踐佛法,傳遞愛心,見證自身佛性,感恩佛恩,弘揚法門,回饋社會。
在德行品「傳法健身」的梵唄聲中,大家進行熱身運動。同時,播放嘉義慈濟診所各科室的介紹影片。包括洗腎室、復健科等,還有居家長照機構、活齡運動中心等五心級的服務,為社區居民提供方便且全面的個人化照護。
精舍德(耒英)師父鼓勵大家要發好願、講好話、做好事。
浴佛大典開始,在德(耒英)法師和德䎯法師的帶領下,浴佛儀式圓滿舉行,眾人頂禮佛像,唱誦誠心祈三願,祈願天下平安,實踐佛陀教化的慈悲喜捨。診所負責人蔡任弼主任表示,嘉義慈濟診所已邁入第五年,希望透過浴佛儀式,為大家提供一個日常工作靜心反思的機會。讓病人在醫護人員的照顧下,能保持更好的健康身體。」他說。診所也推廣素食,以愛護地球,為社會帶來更多善念,結合醫療及人文,幫助更多需要的人。
王女士與先生 夫妻。
活動中診所貼心安排了過敏免疫風濕科吳政漢醫師為民眾進行健康衛教。吳醫師說,過敏免疫風濕科常見症狀包括關節痛、腫脹、肌肉痛、疲倦無力、皮膚紅疹及發熱等,這些症狀可能會反覆發作,嚴重時甚至會影響日常生活,及早識別症狀對於有效管理病情至關重要。如果持續出現關節痛、疲倦或皮膚異常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以免病情惡化。
平常在一線忙碌的護理同仁也感恩有機會靜下心思參與浴佛典禮。
醫學檢驗師葉書僥說:「浴佛意義深遠,可以淨化心靈。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透過浴佛洗滌心靈,讓心靜下來,享受片刻寧靜,不再困惑。」雖然他的工作並非在醫療第一線,但他們扮演著輔助醫生、發現隱患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浴佛過程中,他發願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醫學檢驗專業技能,減輕病人的痛苦。
吳政翰醫師衛教講座。
浴佛儀式莊嚴肅穆,讓推著助行器上前禮佛的王女士感受到:「證嚴上人的慈悲正加持著我們。」而對於診所細心安排風濕免疫的衛教講座,更讓她收益良多。王女士說,週三原本安排要注射骨鬆藥物,聽完講座後了解骨鬆藥物需持續注射,不然又會回復,當下得到很多醫療保健知識。先生也在浴佛儀式上共同發願:「願我們都能好好過日子,臺灣平安如意!」
浴佛大典開始,在德(耒英)法師和德䎯法師的帶領下,浴佛儀式圓滿舉行。
活動最後,德(耒英)師父鼓勵大家要發好願、講好話、做好事,深信大家心中許下的願望都能傳達給佛菩薩。師父說:「上人教導我們,即便是吃東西,也應吃得正確;我曾經反對吃素,但有一天我卻發現,吃素是如此簡單,多食用蔬菜和水果,少吃肉類,僅此而已。」
現場民眾一起參與浴佛。
德䎯師父也與大家分享:「來到慈濟的世界,我們擁有這麼好的診所,這是我們的福分。上人教導我們要懂得知足、惜福並再造福。大家無論何時,都要心存善念,說好話,保持歡喜的心情,人人都應擁有善的凝聚力,共同傳遞善的共振,祝福大家心想事成!」
葉書僥醫檢師發願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
殊勝的浴佛祈福圓滿結束後,德(耒英)師父和德䎯師父恭敬地向每位參與浴佛的菩薩大德贈送壽桃、蛋糕及康乃馨三份好禮,祝福大家心想事項都能如願成真,身體健康平安。
(撰文:何淑麗/圖片:王翠雲)
嘉義慈濟診所負責人蔡任弼主任的十元因緣,成就一生的使命。
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陳金城則以一則真實的「三次腦部開刀個案」開場,分享病患從瀕臨失能、絕望,到重拾生活與健康的轉變。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今(4/20)於全臺同步舉辦「慈誠委員精進日」,嘉義區於嘉義聯絡處溫馨展開,數百位慈誠委員齊聚一堂,薰法朝山、共修靜思。活動中邀請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陳金城與嘉義慈濟診所負責人蔡任弼主任親臨分享,結合醫療與人文的深度對話,引發現場熱烈回響與感動。
嘉義慈濟診所負責人蔡任弼主任在現場以溫暖誠摯的語調,訴說一段自己與嘉義的緣分。他回憶,民國83年就讀高中時,為了探望在林口長庚治療的母親,不慎搭錯車誤闖嘉義,身上只剩下十元差額,眼見無法搭上返校的公車,焦急中鼓起勇氣向一位陌生人借了十元車資,才順利返校、趕上課程,也讓遠方的母親無後顧之憂安心療養。「那十元,不只是金錢,而是一份我對嘉義永遠無法忘懷的恩情。」多年後,他受上人囑託,回到這片土地擔任嘉義慈濟診所負責人,將這段人間溫情轉化為願力與實踐,帶領診所走出不同於傳統的「五心級」人文醫療之路。
蔡主任也詳細介紹嘉義慈濟診所的亮點特色。
蔡主任也詳細介紹診所的五大亮點特色:「五心級診所」包括復健中心、洗腎中心、內視鏡中心、日間照顧中心與活齡運動中心,涵蓋從預防醫學、慢性病照護到長照支援,照顧在地民眾的全方位健康需求。他更連續三年榮登「全球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卻謙虛表示:「這些只是工具,我最在乎的是如何用醫療真正幫助到人。」
陳副院長指出,大林醫院長期推動「以人為本、社區共照」的醫療理念,不僅在高階設備與智慧醫療上追求卓越,更重視病患與家庭的情感支援與生命尊重。
接續登場的大林慈濟醫院陳金城副院長則以「特色醫療」為題,以一位少年病患的故事開場。這位年輕人曾因突發性血管動靜脈畸形,歷經三次腦部手術,在醫界普遍認為高風險、存活率低的情況下,經由大林慈院醫療團隊在黃金時間內搶救成功,更在醫院二十周年慶時親自現身會場,健康地站在大家眼前。「手術時間超過七小時,流血量高達六七千毫升,但我們團隊做到了!」陳副院長語氣堅定,話語間流露出對團隊的驕傲與病患重生的感動。
這不只是單一事件。在他的分享中,道出許多與時間賽跑的實際個案——來自台灣各地,甚至有國際病患慕名而來,感受到的是大林醫院「把病人當家人看待」的精神。他指出:「大林是一家很有人情味的醫院,不只醫病,也醫心。我們努力追求的不只是醫術的進步,更要讓病患感受到安全、被尊重、被照顧。」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今(4/20)於全臺同步舉辦「慈誠委員精進日」,邀請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陳金城與嘉義慈濟診所負責人蔡任弼主任親臨分享,結合醫療與人文的深度對話,引發現場熱烈回響與感動。
「醫療是團隊的力量,志工、醫護、行政,甚至一杯茶、一次問候,都是療癒的一部分。」他感謝在場所有慈濟志工,讓醫療照護能從診間走入社區,讓人文真情無處不在。從陳副院長生動的臨床案例、前瞻的醫療理念,到蔡主任以十元為起點的生命回應,兩位慈濟醫師展現的是「醫術為舟,慈悲為帆」的志業精神。慈誠精進日的參與者無不深受感動,紛紛表示:「這不只是上了一課醫療知識,更是一堂生命教育。」
(撰文、攝影:張菊芬)
新聞出處:https://www.tcnews.com.tw/medicine/item/25749.html
#嘉義慈濟診所 #守護健康好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