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導
🌟解鎖疼痛治療的新紀元🌟
好消息🎉好消息🎉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推出經導管微栓塞術(TransArterial MicroEmbolization, TAME),已累積完成百例❗
嘉義慈濟診所疼痛治療科王思讚醫師表示,許多慢性疼痛,如骨關節炎、五十肩、網球肘、足底筋膜炎等,與異常的新生血管增生(neovascularization)有關。這些新生血管會釋放發炎物質,導致持續性疼痛與腫脹。
經導管微栓塞術(TAME)專為慢性疼痛患者設計,這項微創技術能有效阻斷異常血管,緩解疼痛並縮短恢復時間,提升生活品質!
✨瞭解更多,讓我們一起邁向無痛生活!
新聞連結:https://www.tcnews.com.tw/medicine/item/25408.html
掛號連結:https://dlappsvr2.tzuchi-healthcare.org.tw/tchw/opdreg/OpdTimeShow.aspx?depart=%e7%96%bc%e7%97%9b%e9%96%80%e8%a8%ba&HospLoc=8
#嘉義慈濟診所
#守護健康好鄰居
#疼痛治療科 #王思讚
#經導管微栓塞術 #TAME
微細血管栓塞療法 緩解疼痛新選擇
嘉義一名46歲的女性,長年飽受類風溼性關節炎所苦,後來更因為右手大拇指劇烈疼痛,影響到生活,她到大林慈濟醫院,接受最新的治療技術,微細血管栓塞止痛術,疼痛狀況大幅緩解。
醫師細心替患者廖小姐,檢查疼痛點確實位置,她長期飽受類風溼性關節炎所苦,近20年一直控制良好,但兩年前開始,右手大拇指突然劇烈疼痛。
患者 廖小姐:「因為我不動、它也痛,所以基本上我沒有辦法使用它,然後我就算都不動它,我還是覺得很痛,所以就是一整個思緒,都會被干擾到。」
廖小姐從事牙科助理工作,右手是她的慣用手,劇烈疼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決定尋求疼痛專科治療。對於藥物控制不了的疼痛,醫師採用最新的治療技術,微細血管栓塞止痛術。
嘉義慈濟診所 疼痛治療科王思讚醫師:「它是用一種特殊的抗生素,然後加入顯影劑之後呢,調配成一些很細小的顆粒,從他的手腕的動脈的地方,打入他的血管,讓這些藥經過他的血管,流到他動脈的那個痛點,把那些痛點上 有一些不正常,增生的微血管給栓塞起來。」
治療後廖小姐疼痛大幅緩解,醫師說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有關節疼痛問題可以先透過免疫藥物調整,控制發炎源頭,沒有改善再考慮新的微細血管栓塞止痛術緩解疼痛。
報導連結:https://daai.tv/news/580428
掛號連結:https://chiayi.tzuchi-healthcare.org.tw/index.php/component/sppagebuilder/page/287
張菊芬 嘉義報導
國衛院佮慈濟病院合作 辦課程訓練序大筋肉 | 公視台語台 | 20250102
國家衛生研究院佮嘉義慈濟診所活齡運動中心合作,今年開始針對參與筋力提升課程的長輩,欲來做成果的驗證計畫,希望利用這種多元的評估整合運動,毋但了解眾長輩運動的狀況,嘛來推動國內運動健身的科技轉型。
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陳毓璟教授,日前帶領53位學生及9位長者,前往嘉義慈濟診所的長照機構進行參訪。
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陳毓璟教授,日前帶領53位學生及9位長者,前往嘉義慈濟診所的長照機構進行參訪。此次活動涵蓋了日間照顧服務、長照居家服務機構、C級巷弄長照站,以及嘉義慈濟診所的活齡運動中心,讓參訪者深入了解長照服務的設置、功能以及運作模式。學生們特別地聚焦在嘉義慈濟診所如何垂直整合健康照顧與長照服務,成為一條龍式的服務,致力守護在地居民的健康。
C級巷弄長照據點的長輩從平時課程中學到的運動,在這次活動中在台前帶動全體一起運動。
參訪開始前,嘉義慈濟診所行政組的張堂偉高專代表盛情歡迎參訪團隊。他表達了對中正大學的學生帶來的青春活潑力的感謝,並提到台灣預計在2025年底邁入超高齡社會,國家政府正積極擬定對高齡化社會的挑戰政策。自2020年設立以來,嘉義慈濟診所逐步設立長照居家服務機構、居家護理所、C級據點以及日間照顧服務,並計畫籌設住宿型長照機構,以提供高齡長者更全面的照顧服務。
活齡運動中心的書記簡伶軒介紹了如何透過專業的運動課程促進長者健康
參訪過程中,長照管理中心的督導及社工詳細介紹了各項服務的設置理念與實際運作。活齡運動中心的書記簡伶軒介紹了如何透過專業的運動課程促進長者健康;黃烜智督導則說明了日間照顧服務如何為失能或失智的長輩提供日常的支持;駱宛儀督導分享了長照居家服務如何將服務延伸到家庭,創造安全的生活環境;社工李淑芬則介紹C級巷弄長照據點,提供的多樣化靜態與動態課程,幫助長輩們活化腦細胞,成為社區互動中的重要參與者。
學生們對嘉義慈濟診所集醫療、照護與健康管理於一體的運作模式表現出濃厚興趣。透過交流,學員們了解到這種整合型服務模式不僅提升了服務效率,也有效回應了長輩們的多元需求。
中正大學陳毓璟教授指出,社區的資源不僅能服務在地居民,還能與大學教育相結合,為學生提供健康照顧產業的實際視野。
陳毓璟教授指出,社區的資源不僅能服務在地居民,還能與大學教育相結合,為學生提供健康照顧產業的實際視野。透過參訪與學習,讓學生們看見長照行業的多元出路,實現照顧與被照顧者的幸福願景。
學生們到C級巷弄長照據點參與長輩們課程中,帶來的青春活潑力。
此次參訪活動不僅讓學生與長輩加深了對長照服務的認識,也展現了代間學習的實際價值與影響。長照管理中心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學校與機構加入合作,共同推動長照服務的提升,為社會培育更多兼具關懷與專業的人才。
撰文:蕭荏祐/攝影:蕭荏祐、李淑芬
曾是嘉北地區首位腦神經外科醫師的陳金城,膽大心細的精湛手術,讓許多外縣市重症患者在無助徬徨中慕名求診,他面對高難度、高風險病症時勇於承擔壓力,為求助無門的病患守住最後一線生機,拯救無數個家庭。以真實治療案例編織而成的《白袍下的溫暖》,今日在大林慈濟醫院舉辦新書發表會,包括大林鎮鎮長秘書林厚順、議員江志明、代表會主席謝明瑞、梅山鄉代表會副主席林明仕等人前往參加獻上祝福,還有不少曾獲得救治的病人也到現場獻花表示感恩。身心科也帶著學員們前往互動,與現場民眾分享自製甜點,場面熱鬧。
嘉義縣議員江志明致詞時表示,認識陳副院長二十幾年,同樣是大林人,一起守護這片土地及鄉親,更感恩證嚴上人一念悲心,將醫院蓋在這裡,同時感恩陳副院長多年來為雲嘉鄉親奉獻。大林鎮代表會主席謝明瑞說,許多鄉親需要腦部或脊椎的手術時,都會指名要找陳金城醫師,可見他是名符其實的神醫。
陳金城《白袍下的溫暖》新書發表會相當熱鬧,現場來了許多忠實粉絲獻花
嘉義慈濟診所蔡任弼也帶領同仁前來參加。他表示,生平第一次參加新書發表會,很開心能把第一次獻給陳副院長,陳副待家人及同事都非常親切,加上他專精的醫術,贏得許多病人的肯定與讚賞。
斗六慈濟醫院簡瑞騰也特地在看診時間撥空參加。他說,認識陳副二十幾年,彼此之間就像兄弟一樣,同時也是同樣在地人,亦如老師,對於棘手的脊椎手術,總讓我學習到很多。今天也是醫師節,相信這本書對陳副而言就是最好的禮物。
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侯思任說,16年前自己還是學生時,印象深刻有一次跟著陳副做手術,那時在開刀房放的都是流行音樂,但陳副因為在練手語,所以都放手語歌曲,結果想要偷偷換上流行歌曲,又擔心被罵,於是音量刻意轉小聲,沒想到陳副竟然說,要放就放大聲一點。由此可見,陳副是一位待學弟妹相當和藹可親的好學長,一點都不嚴肅。
陳金城副院長說,小時候出生在大林,對於這片土地有著分不開的情感,這都要感恩上人一念悲心,在大林蓋醫院,讓雲嘉鄉親的健康得以被守護。如同書中的病患,不少都是從外地過來,而將歷年的個案集結成書,幕後功臣都要感謝公共傳播室江珮如,讓更多人透過此書,找到正確治療方向。他同時不忘感謝老婆對家庭的付出,讓他能安心守在醫療崗位上。
陳姓美語女教師六年前因左腳無力,呈現垂足症狀,由陳醫師手術後重返校園教書
《白袍下的溫暖》以陳金城副院長口述,由公共傳播室江珮如協助編寫,真實紀錄陳金城醫師在大林慈濟醫院行醫生涯的點點滴滴,同時也是歷年來治療的案例。書中揭開許多不為人知的病患抗病血淚史,看見每一位患者深受疾病苦痛時,最後都在陳醫師的堅定眼神中找到希望的光,並透過他精湛的刀鋒醫術,找回嶄新的人生。此書所有版稅也全數捐出給慈濟做慈善。
陳姓美語女教師六年前因左腳無力,呈現垂足症狀,走路時變得像馬蹄一樣,引來異樣眼光,甚至雙腳還會突然無力經常跌倒,下階梯就摔過30多次,膝蓋都摔破,直到給陳金城醫師檢查才發現罹患罕見腫瘤。由於腫瘤長在胸椎第十一到腰椎第二節之間,長度約7、8公分,經由病理檢查後證實為粘液乳頭狀室管膜瘤,這種腫瘤相當罕見,根據文獻上統計,1千萬人中,有5到8個人會有這種疾病。五年前經過手術後輔助放療,讓她順利重返校園繼續教書。
另一位分享者為85歲楊先生的女兒楊喜靜。人稱西螺環保站土地公的楊先生,因一次在家中不慎從樓梯上跌落,送醫檢查後發現「亞急性硬腦膜下出血」,出血增加以外,還造成中線偏移、腦的壓迫,而且特別血塊是在左邊,造成語言出現問題。經由陳金城醫師緊急開顱手術救治,血塊清除後,順利挽回一命。現在已經完全恢復正常,行動自如的他,可以像從前一樣騎著腳踏車,到環保站繼續擔任守護綠色大地的土地公。
分享者為85歲楊先生的女兒楊喜靜,感恩父母親都在陳副的醫治後重返環保站做志工
撰文/江珮如;攝影/張菊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