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日誌
●嘉義愛心公益園遊會 同仁設攤共善讓愛不間斷
嘉義慈濟聯絡處16日舉辦「馳援土敘地震 愛心公益園遊會」暨「保骨增強記憶講座」,義賣所得全數作為土耳其、敘利亞兩國地震賑災之用,大林慈濟醫院、嘉義慈濟診所因應在地之便共同參與,希望能募集更多資金,讓大愛綿延不斷。
◎一方有難 十方馳援
2023年2月6日凌晨4時17分在土耳其南部接壤敘利亞邊境,發生芮氏7.8強震,兩國罹難人數超過四萬多人,聯合國估計有150萬人流離失所。一方有難十方馳援,嘉義慈濟人16日利用聯絡處空間舉辦「大愛共善救拔苦難 馳援土敘地震 愛心公益園遊會」暨「保骨增強記憶講座」。開幕儀式邀請嘉義市市長黃敏惠、彌陀寺天露法師及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主持,敲饗愛心鑼帶動會眾響應,慷慨解囊為土耳其、敘利亞的受災民眾盡一份心。
嘉義市長黃敏惠黃敏惠市長特別出席感謝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歷年來積極參與各項公益活動,秉持一步一腳印的精神服務社會,將善心傳播至世界每一個角落,讓世界充滿溫暖與愛心。
活動中黃敏惠市長代表捐贈賑災金,帶頭鼓勵大家伸出援手,發揮大愛精神。黃市長表示,台灣位處地震帶,因此台灣人一直心懷感念,當年土耳其搜救隊立即馳援921大地震的感人事蹟,因此今年土、敘兩國地震發生後,台灣人也紛紛捐款捐物資,希望能為賑災盡一份心力,形成善的循環,感謝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辦理這樣有意義的活動,慈濟在國際賑災的勇敢及大愛,可以不分國界、宗教、種族及膚色,哪裡有需要,就有慈濟人的腳步,秉持著大愛的精神,以實際的行動參與公益,是民間團體發揮光熱的最佳表率。
◎敲響愛心鑼
繼黃市長之後,彌陀寺天露法師及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也緊跟著敲響愛心鑼,除了讓愛心響徹雲霄,也帶動會眾慷慨解囊。林明男副院長上台分享,因疫情關係,嘉義聯絡處已經很久沒這麼熱鬧了,今天大家會聚在這裡做很有意義的事情,二十幾年前921地震,首先來台協助救災的就是土耳其團隊,這次土耳其及敘利亞大地震有四萬多人往生,而台灣位於地震頻繁的板塊交界處,大家都知道地震後的難處,因此一方有難、十方馳援,台灣無以為寶,以愛以善為寶,所有攤位所得亦都全數捐出。
舞台上有志玄中心班級節目表演、自然養生氣功、薩克斯風古典音樂演奏、空靈鼓、妙手生華、二胡、社區幼稚園小朋友、媽媽班表演等精彩演出,吸引許多民眾參加。
一聽到愛心義賣的消息,嘉義診所也毫不猶豫報名參加,消息一公佈,診所蔡主任與同仁很快就捐出很多義賣品,拿出家中用不到的新品,一方面義賣助人,一方面也能延續物命。這次有藥學組的三位同仁參加,雖然是第一次,她們看到師姐拿著義賣品努力介紹,同仁也不落人後,拿著義賣品整場遊走,事後她們都說做得很開心,真的體會到助人為樂。
嘉義慈濟診所張堂偉高專表示,看到土耳其地震,大樓像鬆餅一樣垮下來,灰飛煙滅,國土危脆不只是形容詞,而是真實呈現。平常安逸的我們,稍有不順就覺得受不了,災民失去親人與房子,我們真的很難想像會有多大的打擊。如果靠個人的力量,要來幫助災民真的非常有限,很慶幸我們能在慈濟體系工作,只要接到消息,大家就能各自發心與一起合作,讓滴水成河,粒米成籮,匯聚成巨大力量,能實質上幫助到災民。雖然這次義賣成果比不上經驗豐富的師兄姊,但已在同仁的心裡留下愛的種子!
◎同仁發心擴大愛的傳遞
從土耳其地震後隔週,大林慈濟醫院營養治療科黃靖琇營養師自做泡菜,邀請院內同仁、志工、民眾一起發揮愛心。這次嘉義舉辦的愛心園遊會,更是不能錯過。「我今天有帶泡菜要給同事的,可以先給你,因為明天還有上班,不然你後天愛心公益園遊會去聯絡處拿也可以。」果然當天天氣很好,泡菜需求量也供不應求。泡菜大碗售出約近300碗,小的也快90碗,加上大林慈院同仁準備蘭花、餅乾、果凍……也請她一起宣傳。園遊會上共募集到現金9020元,園遊劵5770張。她說,不只自己捐款,許多同仁也一起發心與協助,我只是一個橋樑,幫這些愛擴大傳遞。
做公益也能兼做環保,擅長針織的劉佳惠,現場提供別出心裁的環保產品來義賣:「一開始我是編織毛線衣或是帽子,有一天突然發現有一個材質很特別,它叫做壓克力纖維的線,它的用途很廣,最接近我們生活就是跟我們環保有關係,它可以來做洗碗的菜瓜布,它的材質有輕微帶靜電,很輕易的把碗盤上面的油污,就是不用加太多的洗潔精,甚至不用加洗潔精也能把它輕易的洗乾淨。」讓前來請購的會眾大開眼界。
◎勇骨健筋 骨鬆檢測
遊園會中不僅有寓教於樂的活動攤位,嘉義慈濟診所與弘光科技大學共同設攤,進行免費的骨密度及多項檢查,以及骨科謝明宏醫師在佛堂內宣導「勇骨健筋」的健康觀念講座。
利用義賣園遊會的機會與弘光科技大學來舉辦骨鬆衛教的活動,大林慈濟醫院骨科部副主任暨骨質疏鬆症中心主任謝明宏在佛堂分享,骨質疏鬆的病人越來越多,利用這個機會宣導正確的知識。他說,現在老人家不太活動,有些疏鬆症的老人也有肌少症的現象,這兩個病經常結合在一起,要跟長者做一些衛教。骨質疏鬆症跟肌少症就是希望病人有健康的飲食觀念,很多病人可能有營養不足的現象,最好的藥就是從飲食物上獲得需要的營養,園遊會最多就是吃的東西,剛好宣導這個知識。
弘光科技大學護理學系助理教授郝德慧老師表示:「因為有一些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當罹患骨質疏鬆時,沒有任何的感覺,通常都是跌倒或是骨折了,才知道有骨質疏鬆症。」她帶著護理系的同學及志工團隊共十五位來為民眾做快篩檢測、量測血壓、握力測驗、六公尺行走測驗及骨質密度/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T值(T-score),能讓嘉義地區的民眾,能夠知道如何保護骨質密度,減少肌少症的發生,在高危險的階段就做預防。
護理系三年級的學生謝宜涔,跟著老師做社會實踐計畫,負責「六公尺行走檢測」,她分享,看到很多長輩對骨質疏鬆保健有一定的概念,很熱忱的一直問問題,對身體健康很重視,也很開心能參與這次的活動,是很難得的經驗。
◎聚沙成塔 粒米成鑼
嘉義慈濟診所藥師鄭淑蘭感恩地說,講座多元、聽眾多元,這次的幸福人生講座舉辦骨鬆衛教活動,結合義賣園遊會擴大來舉行,台灣人很有愛心,要持續地來啟發,感恩所有的攤位相挺,成本自行吸收。大家共同的心念,期望土耳其、敘利亞的民眾,能早日重建家園,身心都安康。
只要哪裡有災難,就有慈濟人,從臺中場、臺東場、雲林場到現在的嘉義場,皆提供食品義賣的鈺統食品公司總經理謝百鑫表示,我們大概參與四場,只要慈濟人有找我們就會很樂意的參加,家裡的人都是慈濟人,我們就是沒有限制,只要能夠義賣多少,就捐多少,應該載了兩車的東西來,只要能賣出去,能義賣多少就算多少,大家分享又可以幫助土耳其敘利亞災民,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在園遊會的會場聚集許多的善心人的付出,大愛幼兒園、志玄文教基金會的學員們也帶來了自然養生氣功、薩克斯風、古典舞、空靈鼓、妙手生華……整個聯絡處,呈現非常溫馨有愛心的氛圍。
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嘉義愛心公益園遊會上總共有六十二個攤位,所販售的商品更是琳瑯滿目,許多是志工自掏腰包製作美味精美的食物來義賣,也有一些廠商一起共善,希望增加義賣的金額,聚沙成塔、粒米成鑼,匯聚愛消除苦難祈祥和。
(撰文/公共傳播室張菊芬、人文真善美吳淑麗、葉素滿;攝影/公共傳播室張菊芬、人文真善美黃稜淵、林秋燕、嘉義慈濟診所張堂偉提供)
嘉義診所醫療團隊深入人群 感受台灣人的愛心不落人後
為援助土耳其、敘利亞地震災民,嘉義慈濟診所醫護同仁、慈濟志工於3月12日啟動「援助土敘震災勸募」街頭募款活動。
◎決定啟動勸善行動
土耳其南部2月6日發生規模7.8強震,災民生活還在一片未知,天寒地凍,無法想像他們生活如何度過。慈濟第一時間投入救援工作,並發起「大愛共善、救拔苦難-馳援土耳其」募心募愛活動,為受災的人盡一分心力。
嘉義慈濟診所負責人蔡任弼聽聞,慈濟人決定利用假日在嘉義市舉行大規模的勸募活動,撥空與高專張堂偉討論,邀請診所內醫護同仁、醫療志工,在工作之餘一起共襄盛舉,前往市區最熱鬧的市集「東市場」,進行「援助土敘震災勸募」行動。
蔡主任說:「其實台灣的民眾很有愛心,希望藉由這樣的捐款與愛心,能早日幫助土耳其、敘利亞的地震災民脫離苦海。」
◎巡守員的愛心
慈濟人手拿舉牌,勸募箱、愛心小貼紙、靜思小卡,口中喊著「大愛共善、救拔苦難!邀請大家一起來付出愛心,幫助土耳其、敘利亞地震災民重建家園!」市集上人潮不斷湧現,彎腰鞠躬,虔誠感謝民眾的付出。
「一元、十元愛心不嫌少,共同發揮愛心,讓世界更美好!」口號。
東市場巡守員劉先生,專門管理東市場的交通跟攤商,慈濟人前去拜訪,在不影響交通又安全的情況下,他幫忙團隊找到共和路與蘭井街口的定位,免受風吹日曬,民眾也比較好停車捐款。看到「援助土敘震災勸募」活動,在誠摯的邀約下,也捐出一日所得共襄盛舉。他說,能幫助別人是一件好事,這個大環境就像是一個大家庭,人人出一份小小心力,匯聚起來就是一個大能量,期協助土耳其和敘利亞災民早日度過難關。
這次,蔡任弼醫師特地穿著慈濟志工藍天白雲服裝,來體驗師兄師姐的辛苦。他說:「脫下醫師袍來參加這樣的活動,的確需要一點勇氣。但跟著師兄師姐行善很安心,有不懂的地方,師兄師姐都會教導怎麼做。藉由這樣的活動,也更加了解慈濟在做些什麼,自己應如何深入人群去幫助受苦的民眾。」
◎慈濟值得信任
「大家早安,我們一起幫助地震的國家!」蔡任弼主任捧著愛心箱,與其他慈濟人謙卑彎腰的態度感動了身邊菜販。菜攤上,今天生意特好,很多民眾進出買菜,裡面身穿橘紅色上衣的老闆,一邊賣菜,一有空檔,轉身就將賣菜所得隨手多次投到愛心箱中,就連他們家的貓,也來投入愛心。
她說:「慈濟是一個讓人信任的團體,慈濟人的大愛精神,證嚴上人的悲心,總能感召很多人做很多好事,捐款是希望能藉由慈濟去幫助更多的人,因為你們值得信任。感恩上人、感恩慈濟,讓我們有機會做這件事,共同結善緣。」
志工組楊麗芬師姊拿出「愛心小貼紙」貼在她身上,「感謝你,感謝你!感謝你的愛心。」她客氣地說不用不用,這是應該的。吳秀蜜師姊順勢遞上靜思語小卡,說明:「這是上人給你的祝福,台灣有愛心的人很多,祝福您平安吉祥。」
◎台灣愛心不落人後
在東市場,共和路與民族路口,也是嘉義市的主要交通幹道之一,路口人來人往,周遭大部分都是賣水果的攤商,捐款民眾如有稍作停車,路況就會顯得壅擠,險惡的環境,除了熱情的民眾,還有陽光也特別露臉,這組團隊,人人卯足精神,存好戰鬥力為「援助土敘震災」勸募。
綠燈了,許多機車騎士經由這裡進入東市場,張堂偉高專抱著勸募箱,由藥師鄭淑蘭起音,全部人齊聲高喊「大愛共善、救拔苦難-馳援土耳其,募您一份愛心」,有些車輛經過停到海報前面,仔細觀看也掏出零錢捐出愛心,也有許多婦人聽到主動捐款,更有坐輪椅的長者,也都停下來詢問捐出愛心,雖然大家汗水淋漓,但也給團隊滿滿的鼓勵與信心。
張堂偉說:「這裡是一個人潮洶湧的地方,許多婆婆媽媽都會來這裡買菜,甚或一些行人也會從這裡經過,一整個早上陽光很露臉,台灣民眾很有愛心,讓我們的心更沸騰,滿滿地感動在心頭,讓人有說不出的舒服與輕安自在,這種感覺真好,台灣真的是一個有福報的地方。」
(撰文;攝影/公共傳播室張菊芬)
四月二十一日
世界地球日前夕,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雲林斗六慈濟醫院、臺中慈濟醫院與海巡署中部分署第三岸巡隊、童軍團彰二團童軍團、童軍團臺中翔鷹團,四月二十一日聯合舉辦「大手牽小手,齊心淨灘護海洋~愛地球,我可以!」漢寶濕地淨灘活動。
大林慈院、斗六慈院同仁和眷屬有二百五十四人,臺中慈院有五十三人, 加上海巡署、童軍團, 以及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的九位學生,將近三百七十人參與,回收物資總重量有二千三百二十五公斤、垃圾總重量則有一千五百八十六公斤。
大林慈院人文室葉璧禎主任提及,這次三院合辦,除了互相帶動善行,也讓同仁之間多交流。位於彰化縣的漢寶濕地,前陣子,一天之內才被清出三噸的資源垃圾,正因為垃圾量很可觀,加上當地村長、社區志工們的熱忱協助,而促成此次活動。淨灘前,大林慈院賴寧生院長勉眾,好好收心來愛護大地,也看看脆弱的生態對人類的教育。
三百多位來自嘉義大林慈院、雲林斗六慈院及臺中慈院的同仁攜眷屬,四月二十一日聯合海巡署中部分署第三岸巡隊、童軍團、崇仁醫專學生,齊聚漢寶濕地展開淨灘行動。
親子日 淨灘趣
帶領同仁參與淨灘的臺中慈院簡守信院長,事先難以想像濕地垃圾的多樣性、複雜性以及撿拾的困難度,卡在石頭縫中的垃圾瓶子、鞋子什麼都有,要拉出漁網更需要眾人合心協力,足見人類的汙染無孔不入,希望藉著大手牽小手,用心、用力克服種種困難還海洋清淨。
臺中慈院手術室同仁賴妍蓁帶小學二年級的雙胞胎女兒淨灘,她說,這是參與社區環保活動最累、最髒,也最有意義的一次,發現濕地潮間帶居然有不少胰島素空針,讓她十分驚訝。臺中慈濟護理之家同仁林怡君與父母、姪子五人三代同堂一起愛地球,才念中班的姪子小小年紀開始學習垃圾分類。護理部督導顏雅卉的女兒顏以愛才十一歲,發現很多塑膠垃圾跟寶特瓶撿都撿不完,以前也會喝瓶裝飲料,以後要自己帶環保杯。
「這麼漂亮的海洋,應該要好好去保護。」斗六慈院血液透析室護理師蔡慧珍,帶著孩子,跟著同仁一起彎下腰撿拾垃圾。第一次在石頭縫裡尋找垃圾,還努力地搬開石頭,拉出塑膠袋、保麗龍、浮標、廢棄物、飲料罐、燈泡等琳瑯滿目,順道教育孩子們淨灘的重要性,為地球盡一份心力,她期待未來還有機會再參加淨灘活動。全家出動的斗六慈院門診護理師俞維佳,看著孩子抱著撿拾到的大浮標,想盡辦法推送到垃圾堆,玩出自己的樂趣。她說能出一點力量是應該的,以後也會積極參加。
陳金城副院長也全家出動,他的大兒子為了參加淨灘活動,放棄大學推甄的面試。看著哥哥拿著一根長長的木頭,以槓桿原理敲起一顆顆石頭,弟弟再彎下腰撿拾石頭底下的垃圾,兄弟倆合作無間。他說,人人談減塑,但真正有做到的實在很少,要徹底從生活中減少,而且不能亂丟,否則會像沙灘上到處所見都是垃圾。
大林慈院院長室同仁周杏珍的大兒子黃柏予和腸胃內科洪宗興醫師的兒子洪宇亮,兩人合力搬開石頭,努力拉起已變形的黑色塑膠大籃子,費了好大力氣終於拉起,兩人很有成就感。洪宇亮開心的說:「這是我第一次來淨灘,很好玩,能為地球盡一份心力,感覺很好。」
既是員眷也是崇仁醫專老師的許玉春,看著學生們拼命把石頭搬開,一直挖底下的保麗龍、寶特瓶,很感動。她說學校每年都會帶學生們到臺南七股的潟湖淨灘,讓學生們了解,環境保護的範圍很大,包括人類、動物、海洋等,彼此互相連帶。許玉春曾經在大林慈院實習,對於院內推動環保餐具之舉讚歎有加,「學校也在推使用環保餐具,如果有學生使用免洗碗筷,就要進行掃地、澆花、撿石頭、餵校狗之類的愛校服務。」經過今日的淨灘,學生們承諾,日後會減少甚至避免塑膠袋、寶特瓶的使用。
帶領臺中慈院團隊前來參與活動的簡守信院長,與夥伴費勁拉出卡住的漁網。他樂見有愈來愈多年輕族群參與淨灘,藉著大手牽小手,用心、用力克服種種困難還海洋清淨。
醫師救命更要護生
「我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活動,我們可以一起愛地球。」大林慈院整形外科許宏達醫師攜妻女而來。還沒下到岸邊,就見沙灘旁的石頭堆布滿垃圾,他感慨,「我們都應該把臺灣這個島顧好,讓下一代覺得,爸媽真的是留給我一個寶島。」平日在手術室,許宏達多以傷口敷料來取代傳統石膏副木的使用,不僅傷口復原好,更減少醫療廢棄物,而成為另類的「環保醫師」。
第一次參加淨灘的大林慈院中醫部何怡慧醫師,撿了許多萬年不化的保麗龍、塑膠製品,她有感而發,「有的夾在石頭縫拉不上來,有的在深海,根本動不了,怎麼辦?只有清淨在源頭,少用那些塑膠的東西,能不用就不用。」
何怡慧提到,塑化劑等毒素透過食物鏈層層積聚,當累積在人體內臟,可能影響各系統或遺傳基因,「很多動物變種或沒有生殖能力,想一想,是不是這個食物鏈的汙染?我覺得很可怕。」她體認到海洋的淨化,與地球生物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日本的海灘那麼乾淨,我們的海灘也可以。我們可以用更健康、更環保的材質,來替代塑膠容器。」
沿著長長的海岸線,不分男女老少,眾人揮汗使力挖掘出棄置在石堆間的各種垃圾雜物。
不用一次性物品 從自己做起
「很感恩也很高興今天有這個機會,大家能夠一起來。有口號,不如我們一起去行動,這是比較重要。」大林慈院主任祕書劉鎮榮,偕妻女投入淨灘行列,見到醫院有好幾部遊覽車前來,很歡喜大家能攜家帶眷。
同行的臺南慈濟志工黃福全分享,全世界倒進海洋的垃圾量,一分鐘是一臺車的量,「我們撿兩個小時,才撿了兩臺車的量,靠我們這樣回收,計算起來是有來不及的感覺,可是不能因此就不做。」他希望大家從日常力行,不要再用一次性物品。保護地球,由自己做起,「因為大家的努力,我相信可以給我們後代子孫,一個希望的未來。」
與父母、子女同來的大林慈院人文室同仁曾雅雯,分享環保觀念。她說臺灣每年用掉一百八十億個塑膠袋,是歐洲國家的四倍,寶特瓶年用量四十五億支、飲料杯十五億個、免洗餐具六萬噸,而每年搶救誤食塑膠的海龜多達兩百件。「希望大家能省思,真的要少用吸管等塑膠製品。」
從上午出發,一路與大朋友、小朋友互動到漢寶濕地的斗六慈院血液透析室護理長張雅萍,回程時和大家約定,下次要再一起淨灘,並且落實不用一次性塑膠,達標者有禮物喔!(文/張菊芬、謝明芳、曾秀英)
清理出來的回收物與廢棄物,一袋袋扛上環保車清運,小朋友也貢獻一己之力。
職場良伴
當醫師24 年了,這一路走來該感恩的貴人相當多,其中絕對不能漏掉的是,醫療生涯中每個時期為數眾多但卻不可或缺的護理師白衣大士們。
「身」藏不露的百寶袋
當實習醫師時,幫病人抽血換藥的工作是不能少的,當時是菜鳥醫師一個,什麼都不會,什麼都要學,幸好從護理師習得抽血換藥的技術。有時技術不佳,工作太慢,病房仁慈的護理師很快就接手,非常俐落完成病人的治療。看著護理師們在執行技術時有如家常便飯的輕輕鬆鬆,心裡真的是又佩服又羨慕,而且還讓不管是醫師、病人或是家屬覺得安心。
當住院醫師時期,還記得對於開立醫囑還不純熟,也會漏東漏西,幸好護理師面對我所開立那亂七八糟的醫囑都能體諒,總是能提醒我,讓我無壓力的成長。雖然說護理有一部分是在醫師所謂的指令下執行工作,但是擁有豐富經驗的護理人員對於住院醫師來說,反而是像一座挖不完的金礦山,也像哆啦A 夢的百寶袋,當我需要什麼,就看到護理人員可以馬上變出什麼,或是適時的給予建議及提醒,瞬間解決我對病人的所有疑難雜症,這對一個住院醫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過程。
教學相長,貼心相助
一直到成為主治醫師,護理師依然是我照顧病患的最大助力。病人的病情有變化時能夠隨時提醒,協助醫師與病人及家屬的溝通,臨床上治療的建議等等。我們可以一同為病人病情進步而歡喜,也會為病人的病情惡化而懊惱。護理師一直是鼓舞我的力量。即使是在門診看診,護理師也處理絕大部分的門診業務,讓我可以盡最大力量專注於病人的診斷和治療。就像現在心臟內科門診跟診的億筑與之前的珈徵兩位護理師,總是會很貼心的刻意在我們看診中安排定時休息時間,讓我們可以起來走走,伸伸懶腰,上上廁所,才能有更好的專注力繼續看診,實在很窩心,萬分的感恩。
期望營造良好的護理職場
也許,不管醫師或護理師,在臺灣過去的升學制度下,很多人都是莫名其妙成為醫護人員。但何其有幸,工作執照的保障,讓我們成為不能隨便被取代的一員,工作的歷練不斷讓我們成長,經驗的累積讓我們在臨床上更得心應手。至於該怎麼感謝?我想用心照顧病人,就是最好的方法。我們是同一個團隊,共同完成照顧病人的使命,帶來每個人的成就感。我現在擔任院長室醫祕,面對目前不佳的護理環境可以協助改善。不管是薪資待遇,工作負荷,或輪班休假制度。我們該努力建立幸福的職場,使醫院的同仁無後顧之憂,讓工作成為使命天職。
我們常說,工作最好與興趣結合,但世上有這樣的幸運太少了,即使如此,有興趣的工作還是有枯燥無法突破與現實壓力的問題。所以我想重要的是,怎麼從工作中找到喜悅,從一點學習成長,重要的病情發現,病人的感謝,同儕長官的褒揚,甚至內心的自我肯定,都可改變工作的心情,我想樂在工作的意義就是在如此。
七月一日
大林慈濟醫院六名專科醫師七月一日在臺南靜思堂進行特色醫療講座,為一千多位志工提供顧身、健骨、護肺、護腸與護肝新知,身兼主持人的簡瑞騰副院長說,醫院不只照顧健康,也希望透過志工們的力量,讓親朋好友、左鄰右舍,都能「有病變無病,無病愈健康」!
大林慈院在臺南靜思堂進行醫療講座,賴寧生院長分享風濕病治療新趨勢,上千名志工專注聆聽。
風濕病標靶精準醫療
骨科微創手術
風濕免疫治療專家賴寧生院長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過往只有抗發炎止痛藥、類固醇可使用,一九八九年以後,有了關節炎特殊用藥,近年發展出能抑制致病發炎機轉的生物製劑,即是標靶治療。賴院長強調,風濕病的治療應對症且即時,針對不同的淋巴細胞以及作用機轉,精準地用藥。
被簡副院長暱稱為「楊骨(養骨)」的骨科部楊昌蓁主任,問起志工們有無坐到腳麻,這番關懷,正因他能體會腳麻之苦,就如坐骨神經痛。
楊主任提起,腳麻分成血管性腳麻和神經性腳麻,而骨刺、椎間盤突出造成的神經壓迫,屬於頑固疼痛,難以靠復健等方式舒緩,因此,需進行神經減壓手術。過去,神經減壓手術傷口大,長約十公分,十年前發展出微創手術,傷口約五公分,減少手術部位的破壞且恢復快。然而,楊主任說,現在有比微創更微創,就是內視鏡手術,傷口不到一公分。
講座也分享大林慈院「健康醫LINE」的六大功能,包括掛號服務、健康管理、快速連結、醫藥申請和查詢、進度查詢、更多服務。休息時間,志工們紛紛加「大林慈濟醫院」為LINE 好友,已成為好友者,則進一步註冊,以享有更多貼心服務。好多位註冊成功者,不禁脫口而出:「哇!方便多了。」
胸腔內科朱逸羣醫師(左)與身兼講座主持人的簡瑞騰副院長(右),探討肺癌預防的重點。
肺癌新希望 大腸直腸外科佳音
胸腔內科朱逸羣醫師說明,肺癌分成大多數的肺腺癌,及少數的鱗狀細胞癌、小細胞癌、其他等類。過往,肺腺癌的治療多為開刀或化學治療,隨著標靶治療的問世,病人減少許多化療引起的副作用之苦,且治療效果更好。
不過,標靶治療也有極限,當癌細胞的基因突變,標靶治療就要「追追追」,經基因檢測做確認,再使用新一代的標靶治療。而近兩年新起的免疫檢查點治療,猶如抓偷渡客,增強免疫能力並有能力辨識癌細胞,進而攻擊、消滅。從參考文獻發現,病人的存活率隨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免疫治療加化學治療是愈來愈高。朱醫師也提醒,預防肺癌上,定期檢查、養成良好作息很重要。
「猶如在腸子裡開刀……」拜科技之賜,有了3D 內視鏡微創手術後,大腸直腸外科徐大聞主任說,即使年紀大,有了老花眼也不受限。徐主任提及,當今的3D 內視鏡微創手術,影像清晰、放大、立體、精準,猶如手術導航。不只縮短手術時間,也減少因神經切斷所造成的後遺症,祈能造福更多患者。
肝病防治 別信偏方
腸胃內科兼內科部主任曾國枝指出,臺灣每年約有八千人死於肝病,而肝病患者又以雲嘉南地區為多。近期,雲嘉南地區的腸胃科醫師們,開始與當地衛生所結合,設立C 肝巡迴門診,以服務偏鄉居民。
曾主任提到,八月份將有一款新藥上市,可治療第一型至第六型的C 型肝炎,於肝病治療上,又是一大突破。儘管新藥不斷誕生,仍提醒民眾不喝酒、不抽菸、不熬夜,定期追蹤檢查、均衡的飲食、避免發霉的食物,勿盡信偏方、草藥,避免共用針頭、牙刷、刮鬍刀等,才是肝臟的保養之道。
(文/謝明芳 攝影/黃小娟)
文/賴寧生 大林慈濟醫院院長
護理同仁是全院人數最多,也是與病人接觸時間最長的一群人,其護理照護工作占了全院醫療照護的70-80%,所以,如何重新檢視工作流程,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來提升整體的照護品質,是我們現階段的目標之一,稱作「精實醫療」。
我常以「搬家哲學」做比喻。平時,家裡有許多覺得該留但又用不到的物品,因捨不得丟棄,於是就愈堆愈多,當到了搬家時,面臨抉擇的那一刻,就會一次丟得乾脆,丟掉之後發現,不但沒有影響生活,反讓生活煥然一新。很多護理流程的存在,或許是三、四十年前因應當時的醫療問題所做的規範,但是,那些問題經過歲月歷練,已不再是要求重點,那就不需再蕭規曹隨了。因此,我很期待護理部的單位主管,將「搬家哲學」用於日常管理,承擔起作業流程的精簡,收集且分析資料,將規範適時修訂。
就如慈濟醫療志業,當前開發中的HIS5 醫療資訊系統,並非只有根據既有的醫療、護理流程去設計,而是要以精實醫療為原則,討論最有邏輯性的流程,根據流程共識再作程式撰寫。三、四十年來,科技的進步,我們在臨床照護上,也要運用這些科技,以符合現階段的醫療照護,做到「智慧醫療」、「智慧護理」。
回歸護理,新進人員的教育訓練要扎實且制度化,於到職、在職的訓練過程,有評核的標準,也要評估他們的臨床勝任能力。舉例來說,哪些侵入性的醫療行為,需要有資深同仁在旁督導、引導?哪些技術可讓同仁獨立執行?哪些時候可單獨值班……主管們扮演很重要的評估及安排角色。
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一個小小的故事。某一個星期六的上午,我在斗六慈濟診所看診,片刻休息去了洗手間,見到一隻不斷盤旋的飛蟲,看牠左撞右撞,想必是誤闖進來而急於找出口。牠使力地撞著上方的透明玻璃窗,撞到窗戶上,依稀可見流出的體液痕跡,雖然牠只是一隻蟲,但萬物皆有靈性,如果以同理心看待,牠此時應該很驚慌,我要好好幫忙牠。環顧四周沒有什麼工具,再仰頭看一看,一個人半高的玻璃窗,關著而沒上鎖,心想,或許,我只要跳上去,就能扳開窗戶了;跳了三、四次,我都搆不到,最後一次勉強搆到,窗戶一打開,蟲飛出去了,但我腋下的肌肉已拉傷。回到診間,請護理同仁幫忙貼紗布,護理人員很納悶,才上一個廁所,怎麼變成這樣?我猜想那一隻蟲,現在的心情,應該是很平靜,也許停在外面的樹上歇息,因為牠的驚惶失措已消失了。
以這個故事「生命的平等觀」,想勉勵護理同仁們,在繁忙的醫護工作中,不妨讓自己靜下心來體會一些道理。在臨床照護上,不論病人是貧富貴賤,來到我們面前,就是需要被照顧的人,我們用心用愛平等相待,那麼,我們做的事情是很了不起的,回到生命的意義,會讓我們更勇敢承擔。
賴寧生院長(中)勉勵護理同仁,在臨床照護時,用心用愛志為護理,平等相待,培養護理智慧。攝影/許正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