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醫心傳第147期 - 特別報導】醫愛府城膚震殤 慈濟醫療臺南震災義診

文 / 黃小娟、謝明芳、吳燕萍、張菊芬、林惠萍、魏瑋廷、曾秀英、湯智斌、張哲卿、李迎禎

「最心酸的是聽到呼救聲、哀嚎聲,卻無法快速搶救,一牆之隔卻無法進入。就只差那一步,等找到人後已經回天乏術。」冷風與低溫之中,臺南市精英救援協會總隊長李志強,在倒塌的大樓間循著探測到的生命跡象,盡可能把人救出來……

小年夜劇震 開展緊急醫療網

農曆新年前夕,到處都充滿喜氣洋洋的年味。但二○一六年二月六日凌晨三時五十七分,南臺灣發生芮氏規模六點四的強震,造成臺南市多棟大樓倒塌,一百多人罹難、五百多人受傷,成為臺灣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地震。

二月六日凌晨,六點四強震造成臺南市永康區維冠大樓倒塌,樓層扭曲變形。搜救人員連夜搶救受困住戶。攝影/吳月美

大林慈院院長賴寧生(左二)、急診部主任李宜恭醫師、骨科楊昌蓁醫師等人,向崑山里里長李忠信(左一)了解災區狀況及需求。攝影/黃裕銘

當日上午九點,鄰近臺南的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擔起緊急醫療網要責,十一位同仁在賴寧生院長的號召下,首先南下支援。原訂六日一大早就要回臺北過年的李宜恭主任,賑災經驗豐富,也自動延後北返行程,揹起急救物資加入支援行列。急診部更準備幾大袋外傷急救衛材,包括紗布、彈性繃帶、生理食鹽水與三角巾等,以備不時之需。因值班而未能前往的簡瑞騰副院長,也貼心地為大家圍上護頸圍巾。

上午十點,一行人抵達臺南靜思堂救災協調中心。林名男副院長至大智里菜市場安置中心關懷,其餘人員則前往連根拔起、持續進行搜救的永康區維冠大樓現場。其中,一位從高雄前來等待孩子消息的爸爸,因為日夜焦急,血壓升到一百八十,所幸團隊趕緊給藥,穩定血壓和情緒。家住臺南的一般外科張群明醫師,則投身搜救總隊,平日在開刀房搶救生命的雙手,轉為在瓦礫堆中搶救生命……

先和臺南市衛生局長林聖哲會面、以了解當地醫療情況的賴寧生院長,隨後也趕赴大樓現場服務中心,看見儘管低溫又寒風陣陣,許多受災民眾卻仍堅持留在附近――因為家人還被困在倒塌的大樓中,等待救援!

當天返回靜思堂、參與防災協調中心會議時,賴院長即提出後續協助的重點,認為雖然災區醫療已足以因應所需,但不久後可能會出現創傷壓力症候群,需要長期的陪伴,他承諾:「大林慈院會安排專業團隊進駐臺南,提供訪視志工們心理急救的注意事項和衛教資訊,再安排臨床心理中心心理師或身心科來協助。」

「陪伴災民的志工換班時,務必做好交接工作,相同的事情不要重複提問,以免一再觸及受災民眾的傷心事。」第一天的視察後,急診部李宜恭主任不忘叮嚀,更建議開放靜思堂提供民眾安單。大林慈院第一時間的動員,也讓後續的醫療協助有了方向。

災區一百八十秒距離
生命一百八十度轉變

繼大林慈院後,二月九日年初二,臺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及太太,偕同蔡佩珊藥師、許貞吟護理師及其先生、麻醉科莊淨為醫師趕赴現場。「地震當天,我的岳父母、太太與孩子就在臺南永康區,距離倒塌的維冠大樓不過三分鐘路程。」趙院長回憶,接獲地震消息、得知家人平安時,他既驚恐又不捨,情緒相當複雜,只希望盡快提供援助。

二月九日南下的臺北慈院趙有誠院長(上圖右二),與同仁逐一確認消毒水是否正確。藥師蔡佩珊(下圖中)向志工說明消毒水的比例。攝影/林鈺英

「就想去盡一點心力,哪怕無法做醫療,提供其他的服務也沒問題。」其中,藥師蔡佩珊在院方發布訊息的當下,就決定一起南下。除了處理醫療個案、協助醫療資源的調度外,也為救難隊調配消毒水濃度,方便之後正確使用,「現場有位糖尿病的奶奶需要清理、包紮傷口,也有家屬昏倒,還好我們都能幫上忙。不過多數時間都在協助調度物資,真的能夠感受到那分疲憊,可以想見救災人員多日來的辛勞。」她感嘆。

支援期間,趙院長也關注到災區人員的心理變化――他發現參與救災的國軍都二十多歲,非常年輕,人生第一次救災、搬運遺體,心中難免惶恐。一行人於是來到臺南砲校營區,膚慰一百二十多位國軍,「提醒他們在過年期間看到災難和大體,並不會帶來不好的影響,反而往生者和其家人、全國的民眾,對他們都是感恩與祝福。」

雲嘉南區慈濟人醫會也出動人力支援,圖為高以信醫師為受傷的搜救人員敷藥包紮傷口。攝影/林碧枝

中醫科「喝的點滴」
搜救犬穴位按摩

「我們能為臺南做什麼?」位處東北角的花蓮慈濟醫院,儘管無法即刻趕到現場,但仍有一批醫療團隊醞釀著支援計畫,希望為震災盡一分力。中醫部就透過臉書,邀集已各自回鄉的同仁前往臺南。

花蓮慈院中醫部柯建新主任(立者左二)、吳欣潔醫師(立者左四)、實習醫學生陳家帆(立者右三)等人,從各地前往臺南靜思堂,與大林慈院中醫針傷科葉明憲主任(立者左一)等人會合後前往災區提供醫療援助。圖片提供/花蓮慈院中醫部

花蓮慈院中醫部吳欣潔醫師為四肢僵硬的搜救犬按摩穴位。

二月十日、十一日,中醫部柯建新主任與吳欣潔醫師,分別從老家高雄、屏東趕往臺南;家鄉就在臺南的沈炫樞醫師,老家離災區僅半小時車程,看到臉書後也前往現場支援;而陪伴母親回臺南娘家的實習醫學生陳家帆,帶著家人的祝福,和同為實習醫學生的太太王思丹來到現場。

出發前,中醫部團隊集思廣益,希望提供當地民眾最大的幫助。考量到家屬連日「沒吃沒睡」的煎熬等待,以及救難人員多天的艱難搜救,團隊於是調配「生脈保元飲」,內含黨參、五味子、黃耆、甘草等「補氣」藥方,就像「喝的點滴」,及時為救難人員和家屬補充體力。

然而,災難現場缺水又資源匱乏,雖然有藥方,藥材的取得與熬煮卻成為一大挑戰。所幸臺南香積志工即刻聯繫當地中藥行調度藥材,熬煮三十帖暖呼呼的「生脈保元飲」,送到民眾手中。

花蓮慈院中醫部團隊也分散到災區周圍的醫療站。柯建新主任發現現場民眾以身體痠痛、頭暈、疲勞等症狀為多,遂透過針灸與推拿來緩解不適。吳欣潔醫師與實習醫學生陳家帆、王思丹則固守同一個醫療站,原本他們計畫照顧勞累多日的救難人員,卻發現比起自己,救難人員更憂心搜救犬的情況,「可不可以幫幫牠們,這幾天牠們更累!」

其中一隻搜救犬小強,四天內找到五位受困民眾,腿部卻也因而變得僵硬。吳欣潔醫師於是透過按摩,幫搜救犬舒緩腿部僵硬的情況,讓救難人員大開眼界,「原來狗狗也有穴道!」吳欣潔醫師也不藏私,同時教狗兒的穴位按摩。

中藥科魔術 精油緩解驚懼

薄荷、迷迭香、丁香、樟腦,再加上數種精油……二月十一日,臺中慈濟醫院簡守信院長率領團隊,將七百瓶自製的「寬心油」帶往災區關懷。但其實在這之前,中醫部就已經邀請返回南部過年的中醫師鄭宇真、徐維農,直接投入支援行列。中醫師鄭宜哲更發起捐款,購買藥品與器材讓中醫師帶去使用,一下子就有六位醫師捐款。

當簡院長攜帶七百瓶寬心油南下時,藥學部中藥科也動員三位同仁、三位醫療志工繼續趕製寬心油,以最快的速度提供到兩千瓶。中醫師馮紀新解釋:「寬心油的精油成分可以安定心神,減緩精神緊張和壓力造成的頭痛與鼻塞,還能提神醒腦,希望可以讓災民、救難人員與醫護人員舒緩一下。」

克服返鄉車潮的問題,簡守信院長、莊淑婷副院長以及人文室胡進忠,在十一點三十分將寬心油送抵臺南,一行人立刻到距離維冠大樓一個街口的廟旁前進指揮所,隨人醫會鄭阡妏護理師,到各慈濟據點與救災團體駐紮點關懷。

其中,護理師鄭阡妏一面問候感冒的救災人員,一面遞上感冒藥;簡院長則幫忙災前才動過小手術的救災人員做檢查,幸好沒有大礙。途中更有人認出這位「大愛醫生館」的主持人,紛紛上前與簡院長打招呼,甚至有待命的消防人員直喊:「簡院長好!」原來正是院長的忠實觀眾!

除此之外,團隊還遇見了「熟人」――花蓮慈院醫務部開刀房的護理師洪尚卿,以及曾在臺中慈院任職的高文德夫妻,都是救災總隊的隊員,在現場協助搜救。洪尚卿護理師甚至於十七日晚間結束值班後,再次出發前來臺南,協助遺體縫合入殮。

大林慈院林名男副院長與臺北市亞裔身心健康協會義工一起走入營區關懷國軍。圖片提供/葉璧禎

慈濟人醫會高以信醫師(左)、大林慈院中醫科葉明憲醫師(右)為臺南鄉親看診。攝影/周幸弘

大林慈院中醫師張長志於災區提供醫療服務。攝影/林惠萍

大林慈院物理治療師蔡明倫,教導等候的家屬做伸展運動。攝影/林惠萍

牢記首日承諾 縫合受傷的心

二月十二日,永康區維冠大樓搜救行動邁入第七天。清晨六點,天還未亮,大林慈院賴寧生院長就邀約同仁,包含第一趟未能參與支援的簡瑞騰副院長,履行二月六日許下的「安排專業團隊進駐臺南」約定,結合中醫師、臨床心理師、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組成醫療團隊前往賑災。

二次來到滿目瘡痍的災區,賴院長在查訪現場醫療需求後,隨即與社區志工進行討論,得知國軍亟需心理輔導服務。原來,許多年紀輕輕的國軍都挖到支離破碎的遺體,有些在樑柱下,有些則在書櫃下。

「後來我連家具都害怕。覺得沙發、書櫃都會殺人,躺在床上看到書櫃時,就想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倒下來?」賴院長回想一位接受輔導的士兵曾這麼表示,認為:「心理輔導的目的不是輔導搬運屍體的恐懼,而是解除『對現有事物所產生的陰影』。」隨即帶領心理師等人,進一步與軍方聯繫,全力支持,提供心理輔導服務。

二月十日就來到現場的中醫師陳韋任,發現一位地震當晚逃出的女士,一步也不曾離開。他上前關懷後,才得知她的家人都還在裡面。「醫師,我的手很痛……」陳韋任將她手上的藥布撕開,赫然發現掌骨早已脫臼,推斷是地震當天房子倒塌時翻滾、摔傷的。

然而勸說她到醫院進一步追蹤治療,她卻堅持不肯離開。偏偏腫痛無法緩解、現場器材又有限,陳韋任於是徒手為脫臼的骨頭復位、固定與包紮。而即使知道會很不舒服,這位女士還是選擇忍耐,請志工協助抓著自己,進行治療。

「這麼多天了,就算身體有些受傷或病痛,他們仍然堅守崗位,一步也不敢離開。即便努力說服他們做一些醫療處置,但常常剛開始就又被召集出發,身上的針馬上就要拔掉……」面對救難英雄救災服下明顯的傷痕,陳韋任醫師十分不捨。

另一位中醫師張長志,主要幫忙緩解救災人員的不適:如果感冒就協助開藥、中暑就幫忙刮痧、身體痠痛就針灸以放鬆緊張度。不少人員在緊繃與痠痛的症狀獲得緩解後,都表示:「可以再回去拚了!」讓張長志深受感動。

「有吃東西才有營養、有體力,才可以繼續等待家人被救出來。」問診過程中,張長志除了傾聽與鼓勵,也體恤家屬因擔憂而吃不下飯,於是幫他們在腸胃蠕動的反射區刮痧,促進食慾,並且適度的放鬆肌肉,緩解不適。

至於臨床心理師周映妤、黃昱翔一到現場,就透過長期陪伴的慈濟志工,快速且深入的了解災民狀況,進行評估並給予陪伴,「如果未來災民集中安置於組合屋等處,就可以作為醫療據點。」周映妤說。

而同一天的東臺灣,玉里慈濟醫院也在張玉麟院長及各醫師的帶領下,邀請全院同仁齊聚大廳,為災民祈福,希望災難能早日平息。

中醫師陳昆豪與志工顏惠美師姊 ( 後 ) 為長期駐守現場的媒體記者,舒緩痠痛問題。攝影/江珮如

花蓮慈院發起募心募愛活動,準備熱騰騰的南瓜舒食湯麵與麵線羹。攝影/魏瑋廷

二月十七日新春時節,大林慈院舉辦園藝治療活動療癒同仁身心,也祝福災民早日走出陰霾。攝影/謝明芳

搜救行動收尾 六院祝福匯南臺

「大家千萬要記得戴口罩。」面對過年期間的流感大流行,大林慈院賴俊良副院長相當擔心:因為災區現場的家屬休息區、殯儀館都是人群密集的地方,提醒民眾別忘了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二月十四日災後第八日,救災行動接近尾聲,有些救災團體已經開始撤離。林名男副院長遂帶領中醫師陳昆豪、臨床心理師黃昱翔,前往殯儀館關懷與服務。而在現場駐守多日的媒體記者,為了提供最新消息,精神及體能也都亮起紅燈,志工老兵顏惠美於是請來陳昆豪醫師幫忙治療。

從災難發生第一天到第八天,大林慈院堅定陪伴,有時遇到好幾天沒吃沒喝、焦慮牽絆的家屬,團隊都會緊急替他們打點滴。但最讓賴院長憂心的,還是哀傷輔導。擁有無數救災經驗的賴俊良副院長也點出:「臺灣交通便利,所以急性救災的醫療支援足夠,反而是災後膚慰這塊大家沒特別注意。」

因此,大林慈院與臺北市亞裔身心健康協會(AMHA)交流,由協會開授情緒危機處理的培訓課程,院方則提供同仁「園藝治療」。「它適用於各年齡、族群,透過植栽的過程,專心栽種花草,不但紓解壓力,更可以將煩惱拋到九霄雲外。」園藝治療師陳惠婷說。

二月十五日是多數公司行號的開工日,搜救行動開始收尾,但各家慈濟醫院的關懷未曾間斷,陸續進行祈福活動、惜福募愛心……

二月六日迄今,在政府努力搜救的同時,臺灣各界愛心紛紛湧入臺南,慈濟志工默默付出關懷,所有慈濟醫療的一分子凝聚心念,用祝福也用行動,持續為臺南加油――相信黑夜之後,終會迎來溫暖的黎明。

上圖:二月十一日臺中慈院簡守信院長帶領同仁為災民祈福、響應捐出一日所得活動。
下圖:二月十五日臺中慈院舉辦惜福募愛心活動,民眾紛紛響應。攝影/臺中慈院公傳室

        
院址:嘉義市西區書院里1鄰仁愛路383號1樓
電話:(05)216-7000
Copyright © 2021 嘉義慈濟診所

 

回首頁 | 交通資訊 | 意見信箱 | 人才招募 | 網路地圖

嘉義慈濟診所《守護生命 守護健康 守護愛》

院址:嘉義市西區書院里1鄰仁愛路383號1樓
電話:(05)216-7000

Copyright © 2021 嘉義慈濟診所 All rights | 管理 |

 隱私權保護政策
 資通安全政策
 
   
 瀏覽人次:178512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